罗新老师不愧是田余庆老师的门生,写一部北魏宫斗史引经据典,又能依据不同的史料做出详尽的逻辑推理,颇有类似阅读「东晋门阀政治」般的快感。
但是我最感慨的还是从中读出的浓浓的人文关怀,历史从来都是厚重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更是如此。细想之下罗新老师笔下轮番出场的太后们,基本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大部分死于宫斗的年龄都只有二十出头。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她们就从小就要学会如何察言观色,在凶险的宫廷斗争中为自己谋得一线生机,被史家口诛笔伐的胡灵太后在河阴之变被尔朱荣沉入黄河的时候其实也就30岁左右。
其实这些高高在上的皇太后们何尝不是一个个人生悲剧呢,她们跟罗新老师笔下的另一波被掳掠入宫的宫女们一样只是时代的牺牲品。
中国的传世史料基本都是一些男性史官依照自己的意识形态记录历史,正如我最近听的某个播客说的,传世史料不靠谱的程度就跟你希望通过美国白宫官方推特账号的内容来判断过去一周在美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样。史料固然重要,但应该永远都是grain of salt,特别是史官们对女性的大量负面评价绝对不能当face value看。
不知为何我看完这本书心中泛起的是一丝怜悯,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不管是王钟儿一样的宫女,还是她侍奉过的皇妃太后们,她们都是时代的尘埃,历史上的女性们遭受了巨大的牺牲,她们的故事也值得记载。
历史既可以是冰冷的也可以是有温度,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悲剧,冰冷的历史学家当然可以一笔带过的说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或者从大历史的角度说「子贵母死」是历史必然之类的bullshit。但是感谢罗新老师,作为少有的有温度的中文历史学家,一方面能够提供足够的历史context,另一方面明确的指出这些冰冷的历史当然是违背人性的。